一、含棕櫚油牛油的鑒別工業棕櫚油是通過棕櫚油工業分提后的高溶點棕櫚油(提出前的24℃棕櫚油是食用油),是一種非食用的油脂物質。有些廠家為大幅度的降低成本在牛油中大量添加工業棕櫚油(工業棕櫚油溶點在50℃以上),或者是將酸價較高的工業牛油或地溝油用燒堿脫酸(注:堿煉食用油目前在食用油脂科技界有較大爭議,因為它破壞了牛油中大量的維生素E),由于以上兩種油脂在溶化后無色無味,為了冒充純牛油即加入牛油香精。鑒別方法是:
1 取部分油脂,在鍋內加溫到100℃以上,但不要達到煙點(冒青煙),可以嗅到含有奶粉的香味,加溫數分鐘后,停止加溫,讓其自然冷卻。
2 將以上冷卻后的油脂第二次加溫,奶香味全無,無牛油香味,即可判定為香精牛油。
3 含棕櫚油的牛油,硬度過大,含在口中不溶化,吃過含棕櫚油的牛油火鍋后,口唇上會有白色凝固狀油脂物質,且上腭和口中有發澀和不清爽的感覺,漱口后仍有此感覺。鑒別方法:取部分純牛油和相同部分含工業棕櫚油的牛油,分別放在兩個不同的燒杯中,在相同的溫度加溫下,含棕櫚油的燒杯溶化時間顯然長于盛純牛油的燒杯時間。反之,在相同外界溫度條件下(外界溫度低于30℃),盛棕櫚油牛油的燒杯凝固時間顯著短于另一燒杯的時間,即可懷疑牛油中含有工業棕櫚油。
二、加雙氧水或所謂食用雙氧水牛油的鑒別任何雙氧水被食用都是對人體有害的。純正的牛油其色澤是米白色微黃,部分火鍋油生產廠家為了使低劣的牛油品相看好,在加工火鍋油的過程中,加入化工原料雙氧水或者所謂“食用雙氧水”,一方面使牛油抗氧化和不至于霉變,同時又使牛油增白,其鑒別方法是:
1 聞其油脂的斷面,無牛油香。
2 溶化后放在透明的容器內,其液體清澈透明,但有氣泡產出。
3 加溫到100℃以上時有異味產出,在使用時往往造成爆鍋。
三、加石臘牛油的鑒別純正的牛油35℃以下時固體,且有一定的硬度,有些重慶火鍋油廠家為了降低成本,不是采用純度較好的牛油,而是用一些低廉的雜油(骨膠油、肉膘油、肉湯油、驢馬油、地溝油等),這些油脂(在不考慮是否超過國家認可的理化指標的情況下)在30℃以下時呈固體,在35℃溫度時呈液態,為了假冒純牛油便于長途運輸及儲存,特別是夏季銷售,就只能加石臘(石臘溶點53℃以上)以提高凝固點增加硬度。鑒別方法:
1 取部分“火鍋油”,聞其斷面,如無牛油香或放在口中不能溶化,味同嚼臘即可以懷疑含有石臘。
2 取部分“火鍋油”放在燒杯或鐵鍋內,加熱到43℃~48℃,如沒有全部溶化,在透明的容器內液體可看到有絮狀或不規則固體物,即含有石臘或其他非食用油脂物質。
3 取部分“火鍋油”放在燒杯或鐵鍋內,加熱到160℃以上,達到煙點(冒青煙),如聞到有蠟燭熄滅的氣味,或有分析酚的氣味,即有石臘。